【凯风年俗专题】潇湘舞龙?舞出佳节好彩头

   日期:2024-04-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移动:http://app.1688ku.com/article/727180.html      >>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凯风年俗专题】潇湘舞龙?舞出佳节好彩头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但舞龙灯的人不能贪杯,吃完酒后开始唱谢酒歌,主家也要唱答谢歌。在潇湘大地上,民间舞龙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城步县的舞龙灯表演吸引着各方来客。

【凯风年俗专题】潇湘舞龙?舞出佳节好彩头

小编说

龙是我国古老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民间舞龙的习俗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舞龙,在湖南又称玩龙灯。龙灯有布龙灯、纸龙灯、草龙、板凳龙等材质,有市龙、夜神龙、夜龙、蛇龙、板凳龙等种类,可谓是花样繁多,热闹非凡。湖南舞龙活动大多在过年时举行,从乡村到城市,都有舞龙习俗。舞龙前要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的人家放了鞭炮后,开始舞龙。之后还要唱落马歌,请酒谢酒,安龙神等,十分讲究。潇湘大地的舞龙文化传承形式多样,历久弥新......

01 古老而朴素 源远并流长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初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在湖湘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

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湖南玩龙灯按材质分,有布龙灯、纸龙灯、草龙、板凳龙四种;按灯笼所在位置分,有扬在顶上的龙灯(布龙、草龙、板凳龙)和挂在顶上的龙灯(纸灯笼龙灯)四种。按种类分主要有市龙、夜神龙、夜龙、蛇龙、板凳龙等。其中,布龙最为普及。一般龙为9节,一个举一节,举龙珠者为前导,珠引龙舞。舞龙的套路有蛟龙出海、双龙戏珠、游龙串身、悦龙翻肚等。常伴以“彩龙船”、“渔夫戏蚌”、“西天取经”等表演。

02 程序礼仪 严而谨之

湖南各县市各民族都有舞龙灯的习俗。春节至元宵节(正月初二至十五日),以牌灯(写着村寨名称的灯)和锣鼓为前导,彩灯(鱼灯、猴灯、花灯)随后,最后是龙灯。在锣鼓鞭炮声中,龙灯左盘右旋,走村串户,恭贺新禧。龙灯串村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礼仪,其程序为接灯、串户、落马、请酒、谢酒、安龙神等。

串户

龙灯要去哪个村,预先下红帖通知对方。该村接到通知后,各家各户准备香案鞭炮。龙灯来到村口,村里接待人员接住来宾的龙头和红宝灯,引导龙灯串户恭贺新年。户主摆香案,烧冥钱,鸣鞭炮迎接龙神,向龙头叩首作揖,然后给龙头披红挂彩。如有婴儿,便抱着往龙头下钻三圈,以求龙神保佑清吉平安。如房主住所是当年乔迁的新屋,龙灯要进堂屋围绕香案转三圈表示庆贺,户主给灯手敬茶散烟,然后放鞭炮礼送龙灯出门。

落马

龙灯完成串户拜年后,便到停灯坪休息,称为“落马”。主人要迎接,敬烟倒茶;舞灯方唱《落马歌》,对深更半夜打扰主人表示歉意。

请酒与谢酒

唱完落马歌,主人邀请灯手入席喝酒。旧时,每席两碗肉、两碗萝卜、两碗面条米粉、十六个糍粑、一壶酒。如今宴席丰盛,饭菜可以放开肚皮吃,酒可以尽兴地喝。但舞龙灯的人不能贪杯,吃完酒后开始唱谢酒歌,主家也要唱答谢歌。如双方有兴趣的话,你一曲他一曲多次轮回,一唱就是几个时辰。最后在客方的要求下才得以“安龙神”。

安龙神

传说,龙灯进屋后,主家的地脉龙神都让位给客龙安坐。龙灯离开主家宅场时,必须重新安龙神。安龙神时,除焚香烧纸放鞭炮外,还要唱《安龙神歌》。

唱到此处,众人齐喊:“老传小,哟啊呔!”锣鼓齐鸣,鞭炮齐放,主家舞龙头送出寨子,作揖告别。

03 火龙水龙草龙吊龙百家争鸣

祭祀祖先、祈求甘雨、欢庆佳节,作为龙的传人,哪样能少得了舞龙灯?在潇湘大地上,民间舞龙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汝城香火龙:龙香,点燃万家灯火

“鸡鸣三省,水注三江”的汝城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初一到十五舞蹈,镶嵌在五岭山麓之间。热水镇的温泉让冬日的汝城白雾袅袅,茂密的森林,连绵的竹海让这里绿意葱茏,似乎这里的春天比三湘大地别处来得早。

汝城县23个乡镇309个村落都曾经有或仍然有舞香火龙活动。城郊三拱门,祖籍来自赣南的范姓客家,其“范家龙”是整个客家香火龙的典范。

每个新年的正月半,晚上七点,十声三眼炮响彻天空,由上百个汉子组成的舞龙灯队伍从祠堂出发【凯风年俗专题】潇湘舞龙?舞出佳节好彩头,扛着3000多斤重的香火龙,绕过田间,穿过村庄114黄页sitemaps,带着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愿再回到祠堂,龙首居中,盘成三圈,村民“扯香”后,将龙灯焚烧,送龙上天。第二天清晨,将龙灰倒入溪流,寓意“龙归大海”。

香火龙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用稻草扎成长数百米、直径四厘米粗细的“赵公鞭”。然后,分节依次用赵公鞭扎成龙头,龙颈、龙身(每节一拱)、龙尾,再在规定位置扎上龙足、龙爪和龙脊(圆龙不现足)。先生角初一到十五舞蹈,次生嘴,依次是龙须、龙眼、龙耳、龙牙、龙鼻、鼻须、龙额、龙珠。环环紧扣114信息网sitemaps,形成整体。龙身两侧插龙香,每隔二厘米插一支“罗汉香”,用细篾片连接形成连线。每支“罗汉香”长约六十厘米,插成龙鳞,总共需要龙香四万支左右,密密匝匝,着实是让人叹为观止。

城步吊龙:“世界最长吊龙”

龙是苗乡的图腾。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城步县的舞龙灯表演吸引着各方来客。

其中,来自城步县丹口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吊龙表演,最引人注目。十二个身着苗族服饰的汉子将一条金光闪闪的龙灯舞得活灵活现,扎龙用的木料、竹子、篾子、纱布包裹着火光打破了夜的黑暗。

吊龙的12节,意即十二个月,如果遇上了闰年就13节;每节由9个篾圈组成,约3米。12节龙身被5米、2.5米长短不一的撑杆高高吊起。“横空出世”、“奋勇腾飞”、“盘缠养息”几十套动作轮番上阵,看得人眼花缭乱。忽然,龙头转向中央再左右盘旋,越盘越高,高昂的龙头直指天空,气势恢弘。

2010年,“城步吊龙”舞进了上海世博会,这种古老而智慧的舞龙方式惊艳全场。2013年,7月14日清晨,丹口镇锣鼓震天,“城步吊龙”以38.8米成功申报为“世界最长吊龙”,编入世界吉尼斯中国之最的史册。

平江九龙舞

湘鄂赣边界,有个将军县,叫平江。红色的汨罗江水潺潺流淌,不知停歇;石牛寨的丹霞地貌连绵不绝,不见尽头。平江县伍市镇白杨村,九龙舞已经在这里舞了近千年。

九龙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九龙同起舞,缺一不成龙”而得名。这种始于汉兴于唐的舞蹈,来源于当年屈原在汨罗投江后,人们每年端午都要划起龙舟去打捞,感动了洞庭龙王的九个儿子,九龙翻江倒海,逼龙王把屈原遗体送回人间。平江人感激九龙义举,创作了九龙舞。

“九龙出水”、“龙腾虎跃”、“八个宝灯笼”、“七层花楼”、“大彩莲船”……大套路套小套路,变幻莫测,整个套路完成需要5个多小时。

九龙舞中所用的旗幡、表演道具等也十分考究。旗幡、龙头、龙鼓、龙耙、龙尾、龙珠的制作都是历代传承。排在队伍最前头的大旗幡有4.5米高,由一名青壮年高举,形似皇帝出宫时用的“万名伞”,是整个九龙舞仪仗的主体标志。

湘西泼水龙:天降甘露

泼水龙是湖南湘西土家族祭神求雨的仪式,一旦出现旱灾,当地头面人物就会出来组织泼水龙,演出极其隆重。

表演时有龙头1个,龙身9或11节,都不糊纸,不披布,只通插柳条,取“愿得柳枝甘露水”之意,并有鱼、虾、蚌、蛤等执事陪衬。表演时赤膊者沿街舞龙,围观者以水泼之,舞龙人被淋得全身湿透,以此祈求天降大雨,水越多则预示雨越大,故周围村寨人人参加。舞龙和执事者无特殊要求,但龙前执龙珠者须有武功,按“四门架子”、“八虎拳”、“苏公背箭”、“猛虎跳涧”等套路表演,相沿成习。

慈利板板龙:巨龙盘旋绵延数百米

每年元宵节,张家界慈利县就会举办盛大的板板龙灯大会,参加舞龙表演者,少则三四百人,多可达两千人。只见巨龙盘旋绵延数百米,龙灯在黑夜中粲然闪耀,蔚为壮观。

板板龙灯的表演道具有木板、龙头、龙尾和灯。木板长5尺6寸,宽5寸,上面安有5个五方灯笼,两头均有圆眼,板与板之间用一根小木棒穿插在圆眼里,连接成一条长龙。慈利板板龙灯已被列入首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4 “龙图腾”背后的文化基因

舞出好彩头:求风求雨驱灾邪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湖南对龙图腾的崇拜、对舞龙的喜爱,表现得极为突出。战国时期,屈原的《九歌》多次涉及到“龙”的诗句,楚子故里的湖南的“龙”文化情结更加浓厚。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凝聚了华夏精神、注入了湖湘文化基因的舞龙已经成为湖南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

春节舞龙,寓意风调雨顺;干旱时舞龙,可以求雨;舞龙到各家,可以消灾驱邪。坐落在洞庭湖南端、湘江穿流而过的湖南,对水的依赖、对水的恐慌,让“龙”在这片以水而生的鱼米之乡得到了空前的崇拜。

“龙是水神,从而是农业神,兴云布雨、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在农业社会,龙已经幻化为无所不能的神灵。湖南所有的舞龙活动的起源和发展都源于春天里的祭祀活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孙文辉认为,在民间舞龙活动中,从舞龙器材的扎制、舞前的祭拜,到舞龙结束后的送龙仪式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带有典型祭祀仪式。

舞出新文化:中国式的“狂欢节”

从农业社会跨入现代社会,龙舞作为春天祭祀的一种庄严的仪式,渐渐世俗化,进入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国的传统龙舞,经过人们不断加工和创造,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内容丰富、表演技巧高超并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民间活动项目。昔日的祭日成为了节日,仪式成为了娱乐,龙舞表演与农历正月初一拜年、十五闹“红火”、闹“元宵”、二月初二的“龙抬头”等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舞龙表演,俨然已是中国的“狂欢节”。

譬如,郴州汝城香火龙是一种造型威武、场景壮观、气氛热烈的传统民间综合艺术活动,也是特定在元宵节期间举办的一项民间艺术活动。舞龙那天晚上七点钟,数十声三眼炮响彻夜空,应邀前来观龙的四邻八乡的亲友成群结队从各家各户赶来。在“龙灯会”的组织指挥下,全村男女老少纷纷持松明火把给香龙和双狮、双鱼生肖吉祥物都点上火,加上几十盏红光闪闪的龙灯,一片珠光宝气。火光到处,红光闪闪,一片瑞霭祥烟,场面极度热烈壮观。龙灯会长一声令下,20支三眼炮争先轰响,接着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一百多位青壮年头顶草帽,身穿防火衣一齐上阵。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凯风年俗专题】潇湘舞龙?舞出佳节好彩头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netprivacy@qq.com
 
 
更多>同类行业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最新发布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陇ICP备19001095号